童青网-哭先生
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

哭先生

作者:彭昊雯  浏览次数:2338 
发布时间 :2017-03-29 16:50:24

哭先生 

——读《我们仨》有感

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改变了我的读书计划。

先生走了。

那日中午,天空阴着,乌云盖在头顶,耳朵里塞着耳机,似有似无地听着钢琴曲,手中捧着《我们仨》正读得起劲。心底却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,不知从何而来。

“叮叮~”,弹出来一条推送消息——“著名作家、翻译家杨绛去世,她的著名作品有《我们仨》······”

心头猛地一震,始终沉甸甸的——这几天课间,总是不厌其烦地翻看这本书,直到每一页纸都有快要脱落的痕迹。曾在一个浮躁得不能静心的下午,不自觉地拿起这本书,从后往前翻。锺书走了,阿瑗也走了。“我们仨”就这样轻易地失散了。钱媛是因癌症离开的,走在两个老人之前,钱锺书夫妇算是真真正正的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。先生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依靠也离她而去。从三个人,变得只剩下一个,只剩下她一个人思念他们仨。读到此处,我也若有所失,焦虑的心情一时间也平复了下来。忽然之间又开始思考,一个女人,独自撑起一个不算家的“家”近20年,她是怎样的伟大?钱锺书曾这样评价杨先生:“最贤的妻,最才的女。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:妻子、情人、朋友。”作为情人,给予陪伴,无论是在巴黎还是在牛津,都留下了两人相亲相爱的足迹。作为妻子,从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,她直言:“因为爱,不觉委屈。”即使满脑子都是西方文学的她,也默默学做大家庭中儿媳所担负的琐事,敬老抚幼,诸事忍让,还总客客气气、笑眯眯的。作为朋友,她是最钱锺书悉心的读者,在工作上也常为他提醒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她从不曾抱怨生活、抱怨上天的不公,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,是满足的;有丈夫,有女儿,有家。

想着想着,眼泪似乎要从眼眶里涌出来。我与杨绛,只不过是读者和作者之间,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关系。我不是爱跟风的人,所以不会在不了解她的情况下写下这篇文章,比如:杨绛为什么称先生?

古代汉语中,“先生”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,也并非所有人都可以称先生。但凡德高望重的人,便被尊称为“先生”。新文化时期对这批杰出的女性的称呼:宋庆龄、林徽因、许广平、冰心、杨绛等都称先生。杨绛之后再无“先生”,并不是因为没有杰出的女性,而是一个时期结束了,她还在,依然在延续着她生命的传奇。杨绛先生在1965年完成《堂吉诃德》第一部的翻译,并在1978年正式出版,它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,直到2014年,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。还记得钱锺书的《围城》的书名题写吗?飘逸而不失个性的字体,就是出自先生之手。

这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,究竟是梦,终究要醒来。或许就是这样吧,“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。”她静静地离开了,正如她静静地来。他们仨终于能在一个叫天堂的地方相遇。日后的点点滴滴,也会像往日那样,平平淡淡,简单幸福吧······

文/南岸区南开(融侨)中学初2018级11班 彭昊雯  指导教师:谭悦

 



小记者热线: 023-86061628

Q Q: 1296872692 点击联系

活跃小记者

吴向荣

学  校:覃家岗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王信

学  校:五里店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海棠溪小学校

学  校:海棠溪小学校

分  组:小学组

荣粒贝

学  校: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罗云舒

学  校:烈士墓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李芯琪

学  校:港城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田雨成

学  校:龙山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