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青网-足迹江山---读《文化苦旅》有感
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

足迹江山---读《文化苦旅》有感

作者:冯小珊  浏览次数:2748 
发布时间 :2017-04-12 12:59:49
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两者关系如何?”,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,我回答:“没有两者。路,就是书。”——余秋雨。

于是,一支笔,一本书,一个背包,一辆小车,一副洒脱淡然的心态,或许一个人,他踏上幅员辽阔的土地,去寻找散落各处的中华文明。

曾在网上看见过这样一条评论: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。余秋雨先生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化知识功底,优美的文辞,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。——先生将他走过的路,凿成一条长河,我们一路泛舟尾随,并侧瞥先生刻下的星星点点,听他用敏锐的洞悉,细腻的文思,雅致的词调陈述出来的他的一场漫长却振奋的苦旅游记。

初读。我恨愚昧无知的王圆箓毁壁砸墙,恨斯坦因“光明正大”地用极少的钱换走了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瑰宝,恨蒋孝琬自以为是地“外交谈判”。那一洞的经书壁画,被外国列强毫无障碍的取走,无价之物仅用四块钱交易!我又爱那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博物馆、半部中国的艺术史。它深沉,它代表佛教信仰,它拥有时间的沉淀,它能让各阶层的人在它面前乖乖地低头垂眉接受审判;它沉默,它看似一个寻常的小山包,多处于荒山野岭之间,远远看去很不起眼,可谁知道窟内蕴藏的是两大文明的结晶!我还敬万里长城的后辈小弟。它能驯服万物本源的水,让其安分流淌在规定的渠道,也能教唆流水怒火冲天,和它顶堂相撞。它叫水在这里吃尽苦头,亦出尽风头,它造就天府之国,为世人赞颂。

“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,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。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,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。再也不期待历史的震颤,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。”——余秋雨。先生背着行囊,行走穿梭于中国大好河山,他翻山越岭只为寻找一处古老的足迹,细细端详,真真感悟,然执手中笔倾情描摹,可是今日世人又有几会真正倾心古迹,独自前往领略历史的美,终日只剩游人拥挤徘徊在景区门栏,争相挤近最里层,匆匆一瞥那名胜,便欢呼雀跃,自以赏得名家之美,后渐打道回府。如今,人们思想现世化,科技引领潮流,人们以追逐新兴事物为荣,哪还管这山山水水,却都时时低头探望“掌中宝”。历史亘古不变,但也会被时间风化,那惨白的洞窟展示着不堪回首的往事,一个个文化遗址都是对“荣耀”与“耻辱的诠释”,千年前的浩劫已然过往,现世遗留的文化却仍在经历浩劫,我们不知旋灭之风会否袭向它们,但能否有一天,我们能放下手中的电子科技,合上现代网络文学的书卷,走近窗前,看看那车水马龙,或者走向更远的的土地,去欣赏我们的辽阔的大好河山!

文/冯小珊


小记者热线: 023-86061628

Q Q: 1296872692 点击联系

活跃小记者

吴向荣

学  校:覃家岗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王信

学  校:五里店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海棠溪小学校

学  校:海棠溪小学校

分  组:小学组

荣粒贝

学  校: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罗云舒

学  校:烈士墓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李芯琪

学  校:港城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田雨成

学  校:龙山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