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青网-玉带林中挂——读《红楼梦》有感
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

玉带林中挂——读《红楼梦》有感

作者:陈琳  浏览次数:2343 
发布时间 :2017-04-11 16:30:29

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

一生仅著有一书的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凭借《红楼梦》与英国莎士比亚起名,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,堪称惊叹。不禁想问,曹雪芹何德何能仅以一部不完整的《红楼梦》竟赢得如此美誉,《红楼梦》究竟有何般魅力?

当我将《红楼梦》放下,品读完毕后,尽管文言的语言相对理解费力一些,但相比白话文更加的凝练且更富诗意,令人深味。

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我对她感慨颇深。我对林黛玉的印象便是她生性小气。书中的她父母双亡,不得已寄人篱下,借住在外婆家,她在这里也只是个外人,比不得“原应叹息”四姐妹,也更是比不得贾府极受宠爱的贾宝玉的。因此她凡事都得小心翼翼,生怕得罪于他人,因而她的性格中更添了一些敏感与小心。她对什么都敏感,敏感于婆子丫头们对她暗自腹诽,敏感于贾瑞家的送宫花时不只予她一人,敏感于宝玉和宝钗多了一些亲近与玩闹。可是很奇怪,对于她太过于敏感的性格,并未让我觉得不舒服,反而是对她更多了几分怜惜。她的敏感一部分来自于她父母双亡,寄人篱下的凄苦身世和悲凉处境,而另一部分确是她的天性使然。但不可忽略的是,那个时代的封建与愚昧带给人的是不安稳和不确定。这些都为当时的人们的性格中掺杂添加进了狭隘迂腐、愚昧腐朽的东西。那个时代的人们更钟爱于或是被迫于成为如同祥林嫂般的小市民,尖酸刻薄,寡情冷漠。不可否认的是极富才气的林妹妹也隐隐约约有着这样的性情,这从她的言谈举止可以透露出来。我记得书中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薛宝钗曾这样戏说林黛玉,“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,叫人恨又不是,喜欢又不是。”虽说这只是薛宝钗的一句戏言,却真真地道出了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,不留情面,字字句句都直戳心窝,令人难受。

可曹雪芹笔下如此一个惹人怜爱的林黛玉的性格岂会如此之简单。她的语言虽刻薄,但她终究是与那些市井的俗人不同。祥林嫂式的人物,尖酸之于他们是为了不值一提的小便宜。林黛玉显然与他们有着天壤之别,她的尖酸体现的是她的小女儿心性和孤芳自赏。她在那个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时代饱读诗书,堪称才女,自恃清高;她能吟能诵,作得出意境脱俗的菊花诗,才气逼人,令人倾倒。如此有才情和敏感的个性集于一体可谓奇女子,才能有幸得到作者曹雪芹垂青,为她题下“堪叹咏絮才”的诗句。

我喜欢林黛玉,喜欢她偶尔使使小性子,发发脾气;喜欢她的小女儿心性;喜欢她的才情;最最喜欢的还是她内心的干净清澈,她的知世故而不世故。

我想若是《红楼梦》中没有薛宝钗这号人物,我一定不会如现在一般喜欢林黛玉。薛宝钗是一个完美的人,但她的过度完美、太知变通包含着的是她世故、圆滑。她不似林黛玉一样小气,但她的大方得体却有一股难言的冷意,不自然的便是人产生距离。反观林黛玉的使小性子却让人格外的亲近,感到暖意。仅以我个人而言,相比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和大家闺秀之气度,我更喜欢林黛玉这样简单单纯的性子。

《红楼梦》一书我确是喜欢林黛玉关注林黛玉最多的,她那似在林中高高挂起的干净又怎能不叫人喜欢?

文/南岸区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高2019级3班 陈琳 

小记者热线: 023-86061628

Q Q: 1296872692 点击联系

活跃小记者

吴向荣

学  校:覃家岗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王信

学  校:五里店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海棠溪小学校

学  校:海棠溪小学校

分  组:小学组

荣粒贝

学  校: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罗云舒

学  校:烈士墓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李芯琪

学  校:港城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

田雨成

学  校:龙山小学

分  组:小学组